蘇訊快評丨正心修身做“常青樹”型干部
正心修身做“常青樹”型干部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消息,青海省副省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書記、柴達木循環(huán)經濟試驗區(qū)黨工委書記文國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查。(9月6日,人民網)
四川有句歇后語這樣說:“尖溝子(屁股之意)背簍——放不穩(wěn)”,背簍的底座講究四平八穩(wěn),如果下面編成了錐形,很難放穩(wěn),這樣的背簍不是好背簍。7月22日文國棟升任副省長,9月6日主動投案自首,差16天才2個月,如同一個沒有放穩(wěn)的“尖溝子”背篼,拽了幾天就“自動”下課了。
短時間“下課”的干部,民間被人戲稱“短命”干部,黨的十八大前后上任一個月左右就落馬的還有還大有其人,比如2011年漯河市市長呂清海7月9日在當地人大會議上全票當選為市長,到他被雙規(guī),歷時僅49天,被稱為“短命市長”;2017年6月19日,廣東省河源市原市長彭建文升任省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黨組書記、才一個月時間,因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組織審查,被稱“短命廳官”;更頗有戲劇性和諷刺意味的是,原湖北省司法廳副廳長魯志宏剛剛到司法廳履新三天,就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創(chuàng)造了十八大以來官員落馬最快速度的紀錄;本月初自動投案的文國棟,履新副省長職位剛剛50天,落得個“夭折”的結局,乃是步了以前“短命”領導干部的“后塵”,觀其履歷何其光鮮,然而仕途生涯戛然而止卻令人嘆息。我們很多基層“泥腿子”干部累到退休也難以評上四級調研員,那些輕輕松松就被任命為局長、廳長、省長的人還不珍惜,真是愧對組織培養(yǎng)提拔和人民厚望。
“扯出蘿卜帶出泥”,如果是正常任職的領導干部,是不會主動“下課”的,主動投案自首不再任職的人員是“紙包不住火”了,迫于無奈才主動下課,爭取組織寬大處理。文國棟常年在青海省海西州、柴達木循環(huán)經濟試驗區(qū)任要職,今年9月6日升任副省長,但因隱形首富馬某偉無證開采煤炭、大肆破壞祁連山生態(tài)一案被遷出,“覆巢之下無完卵”,多名下屬被查,這位老領導豈能安坐如泰山,他自動投案,夭折于仕途,一方面來說是明智之舉,另一方面則彰顯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高舉反腐敗利劍的治黨決心。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古人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首先是“紀網恢恢疏而不漏”,然后就面臨“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紀網、法網、天網不會無緣無故地加害廉官好官,其針對的對象就是有錯誤的人員。文國棟從副省長崗位隕落成泥,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這兩句名言特別提醒為政者端正自身行為的極端重要性,但有的干部裝著不知道,不加強官德修養(yǎng),背離入黨錚錚誓言,忘記初心使命,與老板勾肩搭背、與臭味相投者團團伙伙,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做斂財法寶,大搞兩面三刀,這樣的干部即使被帶病提拔得再高,其倒臺與上臺相隔不會太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品德與才華不相匹配的人,遲早有災難臨頭,越是有才華的領導干部,如果品德官德越差,造成的社會危害就會越大,其本人來說,也會“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絕對當不了官場的“常青樹”“常青藤”,那些成為過去式的“短命市長”“短命廳長”“短命省長”就直接印證了“德不配位”的嚴重后果。
關于正心修身的現實意義,《禮記·大學》一書早已闡明:“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培養(yǎng)良好官德、增強明辨是非能力,就可以當一名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好官。官德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每一名領導干部,要想做一名“常青樹”型領導干部,還必須按照黨中央要求、黨員干部標準,加強黨性人格修養(yǎng),加強作風建設、家風建設,遠離各類品行低下人士,杜絕酒色財氣誘惑,才不會落得“夭折”“短命”一說。(杜才云)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