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穿襪子和光腳的孩子,長大之后大不同,揭秘感官發(fā)育真相
“你怎么又不給孩子穿襪子?!”
一大清早,樓上就傳來了鄰居李奶奶的吼聲!
“寒從腳起知不知道,尤其這還開著空調呢!快給孩子把襪子穿上!”李奶奶的嘮叨滔滔不絕。
她家兒媳婦平時總是順著婆婆,這次卻不肯讓步:“媽,您不懂,大寶腳愛出汗,大夏天的穿襪子,這不是捂汗么,而且也容易滋生細菌!”
聽著他們的爭吵,我也想起了Coco小時候……
到了夏天穿不穿襪子?這確實見仁見智!
傳統觀念VS現代育兒
傳統理念“寒從腳起”確實有一定道理,尤其是在冬季,如果氣溫低,腳部保暖做不好,確實容易長凍瘡。
而夏天室內開著空調,有時摸著孩子的小腳是涼的,可不一定就說明他冷。
寶寶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跟成人不一樣,手腳是末端,比軀干涼是正常的。
只要摸著寶寶頸后是溫熱的,就說明他的體感溫度正合適。
現代育兒理念指出:寶寶手、腳的皮膚表面,分布著最多元的感覺神經末梢,讓寶寶的手腳直接與各種表面接觸,能刺激大腦神經元,為寶寶今后學習語言建立關鍵通道。
不僅如此,夏天光腳和穿襪子的孩子,未來在很多方面都會出現明顯差距。
一、大腦大不同
你可能想不到,赤腳行走是孩子天然的“大腦升級課”!
一些日本幼兒園就會讓孩子們赤著腳在沙地、草地上奔跑。
有追蹤研究發(fā)現,這樣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促進寶寶身高、體重的增長,提升免疫力!
因為足底暗藏著20萬個神經末梢,赤腳走路是天然的感統訓練!
夏天光腳的孩子,會接觸到微涼的地板、柔軟的草地、溫熱的沙灘,每一次接觸都在把海量觸覺信號,經過脊髓高速路傳向大腦。
大腦會飛速構建新的神經元突觸,孩子的空間感和協調能力會比穿襪子的孩子強很多。
而夏天一直穿襪子的孩子,可能在接觸立體幾何時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在做一些肢體動作時,協調性也不如光腳的孩子好。
二、足弓大不同
新生兒的腳骨非常軟,4-6歲是寶寶足弓發(fā)育的黃金期。
光腳時,孩子的腳掌就像吸盤一樣緊貼地面,腳趾自然抓地發(fā)力。
這種動態(tài)調整能讓足底肌肉、韌帶高效協同工作,自然拱起完美的足弓,降低未來孩子患扁平足的風險。
而那些長大后總是平地摔跤的孩子,往往都是從小穿襪子長大的!
三、運動能力大不同
前面提到過了,赤腳走路有助提升孩子的協調能力。
這在孩子7歲之后,會明顯表現為運動能力。
比如跳繩、游泳、攀巖、三步上籃,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統合性和協調性。
在運動方面,赤腳寶寶更具優(yōu)勢,而常年穿襪子的寶寶,他的運動細胞,可能就被一雙小襪子束縛住了!
你像我家Coco就是,從小小腳就沒離開過襪子,都到了十幾歲了,他才開始適應光腳穿拖鞋。
小時候帶他去海灘,他愣是因為小腳沾了沙子不習慣,就哭鬧著不肯在海邊玩。
現如今他12歲,體育確實是弱項,而且從內心來講,他就不喜歡運動。
光腳黃金法則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寶寶都適合光腳探索,如果想要促進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光腳還是要遵循以下黃金法則的。
1、室溫高于22℃,可以放心讓寶寶光腳,如果室溫低于22℃,可以給寶寶套一雙寬松的膠底防滑襪。
夏季空調房里,可以給寶寶鋪上柔軟的爬行墊,讓他光腳在爬行墊上探索。
2、注意地面安全,如果你要給寶寶光腳,就要每天拖地,認真清理各種碎渣,謹防扎傷寶寶嬌嫩的小腳丫。
3、早產兒、新生兒,寶寶生病的時候,都要穿上小襪子,先保證健康,再鍛煉足底噢。
寫在最后
后來,鄰居李奶奶一直不敢給她大孫子光腳,可一樓的劉奶奶卻天天帶著光著小腳丫的孫子在小院玩耍。
三年后,這倆孩子一個跑步如飛,一個總是摔跤;一個幾乎沒去過醫(yī)院,一個經常生病請假……差距肉眼可見!
放下對襪子的執(zhí)念,或許就為孩子打開了感官覺醒的大門,你會怎么選擇呢?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