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文化館的精神基因
以人民為中心:文化館的精神基因
毫無疑問,文化館自建立以來,把為人民謀文化福祉、為民族謀文化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開展公眾教育、普及文化藝術、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輔導基層文化骨干、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繁榮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更毋庸置疑,隨著免費開放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文化館事業(y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fā)展,文化館的設施面貌煥然一新,許多文化館成為當?shù)刈蠲赖奈幕貥撕妥罱拥貧?、最聚人氣的文化空間。文化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服務手段、服務內容、服務內涵不斷更新,服務質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70多年來所走過的歷程證明,文化館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是文化館的精神基因。

文化館人始終記著,文化館是為人民設立的。文化館最初的名稱叫“人民文化館”。在文化館的前面冠以“人民”二字,這就意味著,文化館不是為文化館人設立的,而是為人民設立的。為人民設立的文化館天然地要以人民為中心,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提供文化服務,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這一理念在文化館人中代代相傳,植根心中。
文化館一直十分珍視和尊崇人民群眾的文化創(chuàng)造。在文化館人的心目中,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為了收集、記錄、整理、保護人民的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館從誕生之初,就把搜集、整理、保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后來,又把搜集、整理、保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的范圍擴展到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要一說到民歌、民樂、民舞這“三民”,文化館人的眼睛里就放光。為了編輯出版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無數(shù)文化館人不辭辛苦地做著田野調查和普查、記錄、收集、整理工作。為了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館人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們拯救和保護了一大批瀕臨消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使得許多民間藝人和默默無聞、生活艱難的文化草根成為國寶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使得這些傳承人和他們所持有的非遺項目獲得了應有的尊嚴。
文化館一直堅持人民文化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的主體,也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文化館人非常明確和堅定地認為,文化館事業(yè)就是群眾文化事業(yè),文化館工作就是群眾文化工作,文化館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突出人民文化主體地位,讓人民群眾成為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文化的享受主體、文化的表現(xiàn)主體。文化館事業(yè)發(fā)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館事業(yè)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館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文化藝術人才,發(fā)展文化志愿者隊伍,培育和扶持群眾文化團隊,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和群眾文化活動,為人民群眾搭建廣闊的文化藝術舞臺,其核心,都是為了激發(fā)人民群眾的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保證和彰顯人民文化主體地位。
文化館一直堅持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文化館人一直以自己創(chuàng)作和組織群眾創(chuàng)作的作品叫群眾文藝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因為叫群眾文藝非常貼切,也非常符合文化館人的價值觀和心愿。他們的作品就是為人民群眾而創(chuàng)作的,他們的作品就是要讓老百姓看得進、看得懂、看得明白、看得開心、看得高興,喜聞樂見。為了創(chuàng)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群眾文藝作品,文化館人自覺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群眾文藝作品中,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和小人物、大情懷的作品最為光彩,最為感人。
文化館一直堅持增進人民群眾的文化福祉,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從建立之初,文化館開辦識字班、掃盲班,教農民畫農民畫,組織群眾開展文化學習和文化活動,到后來辦舞廳、錄像廳,辦文學和各種藝術學習班,搞各種演出和展覽,再到今天深化免費開放,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場館服務、流動服務、數(shù)字化服務同時發(fā)力,其目的,都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增進人民群眾文化福祉,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增進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文化館一直堅持人民至上,為了人民的利益沖在第一線。文化館立在人民中間,文化館人一直堅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偏遠的鄉(xiāng)村、山區(qū)、海島,有文化館人文化扶貧、藝術扶貧的身影。建筑工地、田間地頭、敬老院、農民工子弟學校,有文化館人送去的歌聲、笑聲。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文化館人沖到社區(qū)、村組擔任志愿者,用身體擋住病毒,并且迅速拿起筆來,以藝戰(zhàn)疫。人民的歡笑就是文化館人的幸福,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就是文化館人最大的欣慰和喜悅。
以人民為中心,這是文化館的精神基因。它已深深地融入文化館和文化館人的血脈,永遠也不會改變。(戴珩)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